共聚江南清丽地,一盘棋中谋新局。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八八战略”,强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些重要战略思想一直指引着浙江科学发展的方向。
杭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八八战略”,接轨大上海、建设都市圈。年,由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座城市组成的杭州都市经济圈第一次市长联席会议成功在西子湖畔举行,拉开了杭州都市圈城市合作的大幕。
建设都市圈,是视野,是战略,也是方法论。14年来,杭州都市圈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始,到公共服务、生态治理、科技创新,各方面“同频共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建设都市圈,是情怀,是胸襟,也是价值观。14年来,杭州都市圈多了一条条不断联通的“路”、一个个不断叠加的“圈”、一张张不断织就的“网”、一幅幅不断绘成的“图”,新型城镇化在这里书写壮美的篇章。
红色档案
杭州都市圈怎么“画”
展开地图,若以上海为中心画出一条水平线,将长三角地区近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分为南北两翼,那么坐落于钱塘江畔的杭州,显然就是长三角南翼那颗最为璀璨的明珠。
年5月,杭湖嘉绍“四兄弟”在杭州召开了第一次市长联席会,宣布启动建设杭州都市圈;年,浙江省政府批复《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年,杭州都市圈发布了首份《杭州都市圈蓝皮书》;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杭州都市圈正式成为全国首个以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改革试点;年,国家《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规划》公布,杭州都市圈被列入“一核五圈四带”的“五圈”之一,杭州都市圈进入2.0时代。
都市圈够不够“大”,是衡量其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方面,杭州都市圈频繁扩圈,只为打造国际化都市圈做足空间铺垫——年,杭州都市圈首次扩容,迎来衢州、黄山两市加入,“杭嘉湖绍”变成了“杭嘉湖绍衢黄”,杭州都市圈进入3.0时代;年,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安徽宣城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成为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观察员城市……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的报告指出:全国可以称之为国家级的三十多个都市圈中,杭州都市圈位居第一梯队六个“成熟型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之一,是当之无愧的“长三角金南翼”。
从“一省四市”到“两省六市”,杭州都市圈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个更加广阔,更具有影响力的长三角金南翼正逐步壮大。
年5月,杭州都市经济圈召开第一次市长联席会议。(资料图)
地方性探索到国际化大都市圈
目前,杭州都市圈包括浙江省内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衢州和安徽省黄山市六个市,区域总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
当初“摸着石头过河”的杭州都市圈,如今已成长为拥有15个专业委员会、8个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熟型大都市圈。尤其是“十三五”期间,杭州都市圈更是迎来了一段高速发展的腾飞期。年,杭州都市圈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增长3.6%,增速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5.4%。
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杭州都市圈建设不是一日之功,形成新发展格局同样不是一时之策。去年召开的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上,杭州都市圈又定下了“十四五”乃至年的新目标:会上通过的由杭州市发改委编制的《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年)》明确了杭州都市圈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亚太国际门户重要枢纽、全国绿色智慧幸福样本和长三角南翼核心增长极四大战略定位,还提出“三步走”发展目标——到年,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基本建成现代化都市圈;到年,在长三角区域中的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国现代化都市圈典范,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圈;到年,都市圈区域城乡实现全面融合,一小时通勤圈内实现同城化发展,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圈,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红色寻访
“一号提案”提议者章永康
年早春,在湖州德清县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一份“抓住城市化机遇,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提案,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