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起私营城,大家对这里的印象大有改观。”俞永根在私营城居住了25年,他告诉记者,改造前的私营城空中遍布“蜘蛛网”、路面随意堆杂物、居民私搭乱建……因为乱停车导致交通堵塞是常有的事。现在,私营城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住在这样的环境里甭提多舒心。
私营城位于武康街道振兴社区,社区常住人口约1.7万人,其中1.3万余人都是新居民。由于历史原因,私营城存在大量违建,埋藏着各类隐患,同时也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武康街道历时两年多,于年完成私营城整治改造。
改造后的私营城,道路、管网、线缆、外立面等硬件设施实现质的飞跃,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如何让私营城的“内在气质”与“外在颜值”相匹配,确保整治成果常态长效?答案藏在“人人参与、共建共享”这八个字当中。
走在私营城的大街小巷,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随处可见。“我们老年人也发挥余热,让家园更美丽。”说这句话的正是阳光巡逻队队长陈水琴。
这支“银发志愿服务团”已经建立十余年,共有三十多名成员,其中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年志愿者。他们一年天,每天都参与到垃圾分类、飞线充电劝导、停车秩序整治等工作中。
作为私营城的共建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教育局及县纪委对环境秩序常抓不懈,这里也成为三家单位的志愿者们最常来的工作阵地之一。
“我们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划分为六组,每组由一位分管领导带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在这里开展志愿服务。”县应急管理局的志愿者钱秋兰介绍,该局还根据周末情况动态加强人员配备、加大巡查力度,确保文明建设全方位无死角。
“我们将私营城划分为各个区域,通过网格化划分‘责任田’,做到责任包干、常态督查。”振兴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石明表示,社区严格落实长效管理责任,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同时开展洗楼式入户宣传,让文明意识深入人心。
文明始于心,长效践于行。
当前私营城环境面貌
越来越干净整洁,
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END-
记 者:付露波、高祎程
编 辑:吴娇媚
审 核:夏建根、张哲萍
防疫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