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世琪吴丽燕
创新能力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备要素。日前,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科技厅发布《年度浙江省及设区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详解了全省11个设区市创新指数情况。
其中,湖州表现颇为亮眼。《报告》显示,湖州市创新发展水平较高,且发展势头强劲。
涌金君发现,与年相比,湖州年创新指数提升幅度达32.4,居全省首位,创新指数达到.2,跻身三甲。
湖州创新能力跃升的背后,是一组贯穿过去与未来的三部曲,记录着当地从“百坦”到“奋起”再到“赶超”的创新史。
Part.未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朝诗人张志和诗中的西塞山,令人神往。未来,这里将呈现一番别样的“风景”。
从高铁站驱车十余分钟,到达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楂树坞村。在这个位于西塞山山坳中的坡地村,一个高能级创新中心正在崛起。
年,湖州正式发布“五谷丰登”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推出五个“创谷”,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
西塞山科学谷被看做“五谷”龙头工程。
“科学谷一期正在建设,包括23幢小型科研院所和5幢中型科研院所,预计明年五月开谷。”湖州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伟介绍道。
眼下,23幢小型科研院所已经结顶,简洁明快的建筑风格与环绕四周的绿水青山相得益彰。
这个在山间“长出”的创新综合体,不仅有高颜值,更有硬实力。据了解,目前,西塞科学谷已签约落地项目8个,其中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6个,合作方包括西安交大、浙江大学、中科院、中科大等院校。
其中,与西安交大合作共建的中子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领先的加速器中子源科学装置。
经济学家阿伯拉莫维茨曾从技术差距与社会能力的维度,在后发国家追上先进国家这一假说研究中给出四种组合:
技术差距大但社会能力强,则总的增长潜力最大;
技术差距大、社会能力低,则增长潜力最小;
技术差距小但社会能力强,则处于超越先发国的状态;
技术差距小、社会能力低,则由于技术与制度的惰性,将由发达走向衰退。
涌金君认为,这同样适用于城市。而“后发”的湖州,正处于“超越先发”的状态。
随着西塞科学谷的建设,当地人将耳熟能详的诗句巧妙地修改为“西塞山前博士飞”。科学谷吸引的优质创新资源要素,正不断缩小着湖州与“先发地区”的技术差距。
一系列正在布局的技术转化路径则彰显着湖州的社会能力。
今年6月,湖州依托市科技局、产业集团成立全省首个科技发展集团,并与中金资本设立了30亿元的科技发展基金,盘活整条科研产业链;同时,与中科大深度合作成立成果转化中心,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西塞山科学谷就像窥探湖州创新发展未来的一扇窗口,窗外延伸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今年4月,与杭州相邻的德清,被纳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湖州也将以德清为楔子,谋求与这一全省创新“策源地”的深度融合,将创新能级更进一阶。
Part.现在
湖州创新能力如何实现跃升,并跻身全省第一梯队?在《报告》中能找到答案。
创新指数是衡量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指数,由科技投入、技术创新、科技产出、转型升级、创新环境5个领域34个指标构成。
湖州在其中三个领域的表现引起涌金君注意:
年,湖州科技产出指数达到.4,比上年提升78.4个点,是对创新指数提升贡献最大的领域;转型升级指数为.9,贡献仅次于科技产出;创新环境指数小幅提升。
科技产出或直接服务于产业发展,或以基础研究的形式推动技术变革。这一方面,湖州下了大力气。
前不久,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浙江省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的XBL轻型运动飞机亮相,收获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