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浙江德清微改革撬动基层精治善治新华
TUhjnbcbe - 2025/2/21 18:03:00

首发:6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向清凯、黄海波

差不多有两年时间,一盒毫克的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压得黄伟喘不过气来。

这种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进口小药片,是黄伟父亲每天必服的救命药。每月吃三盒,每盒售价元左右。

“尽管已经纳入医保,但原先我要去杭州才能配到,回来也报销不了。”这位中年人颇为感慨地说,医院就能拿药,每盒自付元,负担轻多了。

↑德清县妇联在手机微家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姚海翔摄

改变源自浙江省德清县去年启动的数十项“微改革”,一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了妥善解决。

德清常住人口仅65万,却是一个“改革大县”,先后承接了多项国家、省级改革试点,各领域改革的主体框架已基本成型。面对治理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德清以“停不下来”的改革精神,再次主动“出击”,创新推行一大批“微改革”项目。

“我们紧紧围绕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谋划实施一批落点准、收效快的制度性、机制性创新举措,打通改革最细微的神经末梢,进一步拉近了改革与群众的距离,让改革红利可感受、能触摸、有温度。”德清县委书记敖煜新表示,“同时,通过‘微改革’撬动微治理,助推基层更精治更善治,不断完善县域治理体系、提升县域治理能力。”

↑德清县禹越镇至杭州市临平区的路公交,这是德清第2条跨区域公交线。姚海翔摄

“微创手术”破除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盲点

从开创产学研合作的“德清模式”,到率先推行“股票田”,从全国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到推行“标准地”全面改善营商环境……在这片改革热土上,德清许多做法开全国之先河,经验被复制推广。

多张改革名片,让德清人引以为傲。但当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下来考核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满意度“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高”。

如何让改革红利可感受、能触摸、有温度?德清敞开门广纳言,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征集“微改革”意见建议多条,建言献策的既有10岁小学生,也有70岁退休职工。开门搞改革,这项基于县域事权的体制机制创新,在不间断地征集、实施、反馈中形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导向,改革迅速得到了群众支持。

德清“微改革”第一轮33个项目已经完成,第二轮13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德清县改革办主任高芸介绍,“微改革”改的多是群众身边事,一是补齐民生短板,二是破解发展痛点,三是优化管理弱项。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丙宣曾多次到德清调研。他认为,德清“微改革”发挥精准对接基层群众的优势,通过实施一批“看似‘动小手术’、实则‘大有可为’”的改革项目,如同一个个“微创手术”,破除了基层治理过程中的痛点、难点、盲点问题,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

↑从今年3月开始,38种特殊医院药房。姚海翔摄

“微改革”办好群众迫切希望办好的实事

德清目前已经推出十多个民生改善类“微改革”项目。让黄伟如释重负的,正是其中的“保障群众特殊用药需求”。

德清通过线上线下征集建议发现,特殊病种人群配药难是反映较多的问题。经过调研,县医医院的均次用药考核这一“卡脖子”事项。此后,38种“买不到、报不了”的特殊病用药,医院药房。

“目前特殊药的报销总额已超过万元,惠及参保人员超2万人次。即便县里只有一个人需要,我们也会给他配。”医院院长陆国强说。

来自江西上饶的蒋爱红,已经在德清县阜溪街道生活了8年。前些日子,她需要打印参保信息快递回老家,却遇到了麻烦。“本打算去人社局查一查,但我的上班时间跟他们的工作时间冲突。”

有过同样困扰的同事,向她推荐了“自助小屋”,“不用排队,24小时全天候服务,拿着身份证就能办”。

阜溪街道党工委书记肖新方介绍说,街道现有外来人口5万余人,不少人都遇到过蒋爱红一样的问题。

走进“自助小屋”,不仅有政务服务一体机,还集成了湖州市公安智能警务站、“最多跑一次”自助服务终端、24小时自助办税终端……涵盖人社服务、公积金服务、不动产服务等近30项内容。

新市镇宋市村的宋芳琴,如今也和城里人一样时髦:对着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德清微改革撬动基层精治善治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