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经中共杭州地委批准,德清史上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中共德清新市支部成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截至目前,德清已有党员3万多名,基层党组织余个。他们传承先辈的红色精神,不惧骄阳骤雨,不改初心使命,为新时代德清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正是在全县党员干部的努力下,爬过一道道山,迈过一道道坎。迈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德清经济社会发展更是活力涌动。
数据显示,今年1—5月,累计上报固投亿元以上签约项目64个,固投3亿元以上签约项目30个,整体招商引才项目推进综合评价得分列全市第一。同时,还获得了科技创新鼎,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
党员初心永不变
进入新时代,从“停不下来的改革”,到打造“重要窗口”的“精品窗口”;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排头兵,到争创共同富裕县域示范样板……德清将时代机遇转化为德清机遇,提出一个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目标任务。
这些目标任务就是全县党员奋斗的方向。
自从成为阜溪街道郭肇村的“强村局长”,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委员、副主任杨琦隔三差五就到村里问情况,聊发展,忙得不可开交。“县里正在建设共同富裕县域示范样板。这个时候,派我去村里当‘局长’,我一定不辜负党的信任。”
郭肇村现有四千多亩早园笋,是“山伢儿”牌早园笋的发源地。一直以来,批发销售是村里种植户的主要销售方式。现在杨琦打算在村里推广使用“浙农码”,搭建线上销售平台。等到来年销售季,种植户就能直面消费者,提升利润空间。
选派科级干部进村入社担任“强村局长”是德清推出的一项新措施。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县级机关领导干部下沉村(社区)一线真帮实干,是想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才干,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截至目前,全县个村、32个社区的“强村局长”均已到岗。
“强村局长”只是“强村行动”的一部分,随着“强村志”“强村论坛”“强村产业”“强村队伍”等系列行动的不断深化推进,德清的角角落落,凡是党员脚步迈得到的地方,就有党旗在迎风飘扬。
田间地头,党员组成的“田长”们,每周利用闲暇时间参与保护耕地、粮食的工作;企业车间,党员干部变身驻企服务专员,通过精准服务,帮助企业破难解困……
浙江海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屈小雷说,“项目落地后,高新区派了专人跟进,特别是二期工程为我们提供了高效的办证服务,为正式动工节省了2个月。”
眼下,总投资20.8亿元,年产万套精密齿轮、50万台变速箱项目一期五跨厂房已结顶,工程完成80%,二期正在矿渣回填,即将进入打桩阶段。
今年以来,高新区通过组建党员服务团的方式,抓好“资本链、人才链、创新链、供应链”四链服务工作,精准帮扶企业解题破难、提升运行活力。截至目前,实现“三进三服务”企业走访全覆盖,上门服务余次,解决问题余个。
支部堡垒作用强
党支部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眼下,下渚湖街道上杨村计筹山的山坳里,占地六百多亩、总投资1.2亿元的天际森谷山野度假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建成运营后有望成为杭州周边规模最大的户外运动旅游综合体。这让上杨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很难想象,过去的上杨村却因矿山关停找不到明确的发展方向,一度成为落后村。“那段时间,大家都很迷茫,干事积极性不高。”自新的村委班子组建后,大家决定先提振党支部的精气神,重新激发党支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此后,上杨村陆续开展了党员“双服务、两提升”“我是党员我示范、我是党员我先行”等活动,又全面推行党员“五个一”“红黑榜”等工作机制。一番功夫下来,支部精气神焕然一新。“无论是引进项目,还是推进项目,大家都卯足了劲,争着干。”
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强了,上杨村的发展也越来越好。特别是落户的天际森谷山野度假区项目,预计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万元。由于是产村融合项目,认购股份的村民每年还能获得分红。
从农民变股东,村民沈德根幸福满满,他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一个能力强、作风实的党支部,我们对今后的生活更有盼头了。”
上杨村的变化生动反映了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基层党支部是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建设好党支部,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能为推动党的各项任务在基层落地见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怎样发挥好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德清通过“村局结对”“片区抱团发展”“村企联建”等方式,串联起机关部门、村社、企业等主体,变党支部的“自转”为全县党建的“公转”,实现党支部协同发展。
在“村局结对”中,县水利局党委与洛舍镇张陆湾村党总支共建了省级现代水利园项目,并成功创建国家级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区,为村子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眼下,得益于“村局结对”,全县年均解决村级发展难题多个,协调事项余件。
在建强村党支部的过程中,选派到薄弱村的第一书记是另外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进村后,第一书记大力推进网格党建,通过党员联户包片、村民说事、红色代跑等服务载体,将数字乡村治理、红色动力体系等做法向基层延伸,加快推动全县村(社)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截至目前,全县已选派4批,66人入村担任第一书记。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全县所有集体经济欠发达村经营性收入均突破50万元,实现了全面消薄。
“两新”党建动能足
在德清,“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
“身体吃得消吗,要不要先换个岗位过渡一下?”最近,位于莫干山高新区浙江泰普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帐篷五金车间里,“车间政委”吴银春时不时关心刚术后复工的一位女员工。作为“车间政委”,工作之余与工人交流沟通,排摸员工诉求、调解员工矛盾,已成为吴银春的日常。
“车间政委”由经验丰富、德才兼备的党员担任。年至今,泰普森的“车间政委”已累计在车间一线化解职工矛盾纠纷多起,解决合理诉求多件,挽留意向离职员工多人。
泰普森党委办专员蔡泽认为,民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除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还有党员的模范带头。这两个作用发挥得如何,集中体现在对公司发展方向的把握是否正确和对公司发展促进作用是否明显,以及对经济建设的贡献是否足够上,“车间政委”就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为了让“车间政委”作用发挥最大化,德清还制定出台了《德清县“车间政委”选聘管理办法》,通过建立月度例会、“车间政委”学习培训、报告反馈等机制,多措并举选好、用好、管好“车间政委”,切实推动党员职工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县不断健全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两新”党组织和党员抢抓机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党建与企业经营管理、员工需求相结合,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能有力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在德清,党建成效还是一项企业资信资本。年年底,针对“发展强、党建强”的非公企业,德清率先在湖州创新推出以“党建+信贷”为核心理念的金融产品——“红色动力信用贷”,用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疫情以来,累计已为58家企业放贷2.8亿元。
为切实满足企业年轻党员的成长成才需求,德清还打造出一批以“红领学院”“地信红盟”“红管家服务驿站”等为代表的红色阵地,从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两新”党组织书记、党员专家中选聘人员组成流动讲师团,就党性教育、业务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公开授课。
截至目前,“红领学院”已采取集中轮训、导师帮带、现场教学等形式开展各类党员学习教育余次,“两新”组织学习教育实现常态化。
编辑:陈炜
来源:德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