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司法局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的牵引、撬动作用,主动把握和适应数字社会系统“浙里智惠·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工作要求,提炼“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实践经验,打造“数字化精准普法平台”,不断提升法治文化软实力。
一、以需求为导向,突出“资源整合”与“联动协作”并重。与公安三所法律研究中心就技术可行性进行对接,围绕群众需求开展市场调研,并与相关责任部门、镇(街道)就任务可行性进行调查,重点与发改局、大数据局等单位深入对接,全面梳理项目的可操作性,严格对照全省《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建设工作指南V1.0》修正建设方案。当前已完成“数字驾驶舱”框架设计及要件信息、普法资源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加工,确保实现普法资源和法律服务质量的系统优化和整体提升。通过平台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对用户线上需求数据进行同步采集,便于高效配置法律服务资源,实现资源集约、分流采集,达到供需平衡、精准有效。
二、以服务为准绳,坚持“场景布设”与“功能匹配”共置。按照V字模型要求,对下行图拆解出数字互动体验、法律服务数字化、法律服务一张图、法治文化线上导览等4项二级任务和8项三级任务,确定50余个协同部门,建立具体细化工作任务指标体系,梳理出民法典短视频、律师清单、公证员清单、法治文化基地等8大类25项数据需求,确定10余个数源系统,实现4大场景与普法需求模块“一键搜索匹配”。在上行段,通过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形成双流程、全闭环流程图,将4类源数据集成为主动感知、服务保障、精准普法3类服务信息纳入管理平台,用户信息同时沉淀为平台数据,综合各单位普法数据,优化数据结构。
三、以评价为支撑,实现“精准供给”与“系统集成”同行。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对照《浙江省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年版)》中涉及法治宣传教育具体要求,着重打造数字化精准普法平台,确保普法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促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普法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向城乡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法治宣传服务,实现传统普法向智能普法过渡,在“群众需求研判——普法精准供给”之间搭建“沟通桥”,实现条块分割式普法向集成系统性普法传递,在“大普法——共普法”之中实现“大融合”,实现计划性普法向市场性服务优化,在“政府单项供给——公众法律知识需求”之间达到“高契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