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探索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新路径
TUhjnbcbe - 2025/1/20 17:17:00

——浙江省第六届城市治理论坛在杭州举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也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阵地。

8月24日,由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六届浙江城市治理论坛()”在杭举行。本次论坛以“治理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近名省内外专家学者、城市管理者、企业家、村社代表、资深媒体人汇聚一堂、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共同探索治理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实现路径,特别着重对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湖南美丽乡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邀参加论坛,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了理论探讨与业务交流。

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王国平作《关于城市有机更新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离不开实施高水平治理。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从让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的目的出发,积极应对城市空间形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缓解交通“两难”问题、解决“城中村”和农民工问题、弘扬“城市美学”、彰显城市特色、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等面临的挑战。他强调,“城市有机更新”的最大创新,就在于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和“生命体”引入了“城市更新”,强调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质就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就在于把生物学中的“生命”概念引入城市建设,把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对待,突出“有机”二字。杭州在“城市有机更新”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以民为本、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文化为要、系统综合、品质至上、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破解“四大难题”等九大理念,就集中体现了这种创新和发展。迈入新世纪以来,围绕应对城市化带来的诸多挑战,杭州先后实施了20多项重大工程,由点到面、由线到片,大力推进城市形态、街道建筑、自然人文景观、城市道路、城市河道、城市产业、城市管理的有机更新,初步形成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走科学城市化道路的“杭州经验”。

王国平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秘书长、研究员包雅钧围绕“社区发展与治理创新”主题发言,指出“治理和发展对现时代的公共管理是一体两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强调发展,忽视治理,发展就很难持续,而强调治理、忽视发展,治理也不可持续。因此,社区发展创新要做好基层党的建设,注重代理培育,注重政策创新。”

包雅钧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秘书长、研究员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执行会长张蔚文围绕“中国城市更新中的新‘增长联盟’:浙江省未来社区的治理路径选择”主题发言,提出“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主导形成了全新的‘经营型’城市增长联盟,而‘经营型’增长联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多种结构性失衡,例如公权力异化、私权的弱化、资本的膨胀等情况,因此只有从‘经营型’增长联盟向‘共享型’发展联盟转型,才能真正实现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以及城市更新中的社区的更新。”

张蔚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执行会长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徐磊青围绕“城市更新的模式切换”主题发言,提出“空间生产的逻辑与地区复兴有关,与创新有关,与平权有关。空间生产的逻辑就是人力资本的生产。多元复合的城市功能在于多元人才。共享是减低成本的方式,地产的新模式与‘非地产化’”

徐磊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严力蛟围绕“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主题发言,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在正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创新性和针对性;同时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目标之一。”

严力蛟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华东勘测设计院研究院规划院副院长富强围绕“未来社区,打造两高新平台”主题发言,指出“‘开放街区’为欧美城市典型的传统街区模式。城市的街区由公共属性的道路自然划分,街区的公共与私有区域的分界通常就是沿街的建筑立面。欧洲的很多街区通常是沿街建设一圈的建筑,内部围合出一个封闭的庭院,为街区内部公共共享空间。”

富强华东勘测设计院研究院规划院副院长

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蒋骥围绕“从物质空间到非物质空间——城市更新案例分析与交流”主题发言,提出“城市更新经历了迭代,从输血到造血的改变。1.0的城市更新就‘改造论改造,只做空间更新’;2.0的城市更新就‘脱离空间,只做政策、制度引导’;3.0的城市更新‘以空间改造为手段,促进非物质层面’”。

蒋骥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下午,“有机更新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未来社区与城市高品质生活”两个城市主题分论坛举行的同时,“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平行分论坛在论坛主会场召开。来自党政界、行业界、知识界、媒体界、市民界的代表围绕相关主题开展深度对话、思想碰撞,一方面凝聚城市治理共识、探寻城市治理之道,另一方面着重对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分论坛一:有机更新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分论坛二:未来社区与城市高品质生活

分论坛三: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

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分论坛的上半段,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潘立勇教授首先对“文旅融合的学理基础与实践路径”进行了解析,将城乡融合背景下的文旅融合置于哲学视野;浙江力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江以“互联网下的未来乡村”为题,讲述了力石科技长期致力于以互联网技术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水生态研究室主任李永建教授结合案例,阐述了“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小岗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李锦柱讲述了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以来,小岗村从“户户分田”到“人人分红”的乡村振兴之路;浙江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周明宝副教授以丽水市为例,阐述了“红绿”融合实现新时代高质量“两山”发展的浙西南模式。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龚上华教授结合自己从江西农村走入杭州工作生活的亲身经历,对以上嘉宾的演讲进行了点评。

分论坛下半段,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余佶教授深入论述了“乡村振兴的宏观视角与微观路径”,浙江大学湖州休闲农业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施志成主要以湖州德清、安吉两县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如何推动城乡融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晓燕副教授则侧重于新乡绅群体,阐明其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中的角色与功能;洽商乡建集团董事长洪其辉则以“乡村振兴升级版”为核心剖析了桐庐县白云村的乡建案例。中国美术学院王来阳教授对以上嘉宾的演讲进行了点评。

随后,分论坛还进行了圆桌对话,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吴越研究员、浙旅集团旅游文化会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炳文、蓝城研究院副院长向珊、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李利、上海国盛集团思尔腾公司总经理袁可可等就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中的土地、资金、人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作者:毛燕武、黄刚、唐宏站)

[责编:黎堃明]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索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