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早已深入人心。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不仅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其他各领域改革也正被撬动。从全局和长远来看,“最多跑一次”正有效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年8月,作为全省首个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的德清,以颠覆供地模式、招商模式、服务模式为核心内容,创造性地开始探索“事前定标准、事后管达标、亩均论英雄”的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试点。从此,“标准地+承诺制”成为德清倒逼政府自我革命,实现“审批加速度、服务上台阶”的突破口。此举也进一步强化了“亩均论英雄”导向,有效推动生产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
今年以来,德清县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围绕“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惩戒”的基本原则,通过“三减、两联、一加强”,进一步深化承诺制改革,推动企业投资项目由“先批后建”向“先建后验”转变,由事前审批向全过程监管服务转变,进一步缩减审批时间,双效提升政府审批和项目建设效率,“德清经验”再出升级版。
一块“标准地”带来制度变革大成效
上周末,纳奇科化妆品有限公司德清项目负责人张柏林,驱车来到湖州莫干山国家级高新区环城北路南侧的工地查看项目进度。纳奇科拿下的这块地是全国首批以“标准地”形式出让的地块之一。“项目进展很顺利,厂房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比我们向政府承诺的至少提前6个月。”张柏林说,项目在年11月下旬拿地后,仅过了60天就开工建设,承诺竣工验收时间为年2月。
据悉,截至目前,德清已累计成交“标准地”宗,共计亩。“标准地”改革预计带动德清县亩均效益从12万元/亩,提升到30.6万元/亩;亩均投资强度从改革前的万元/亩,提升到改革后的万元/亩。如今,德清已实现所有工业用地均以“标准地”形式出让,且正向生产性服务业、商贸旅游业等不同产业延伸,已累计成交非工业“标准地”12宗亩。
“‘标准地’和‘承诺制’的出现,为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奠定了基础,大大加快了审批速度,同时能有效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德清县“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副主任王建国表示。
德清申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投资项目现场
多位拍下“标准地”的项目负责人表示:“得益于‘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审批手续方面的确简便不少,获得施工许可的时间要比以前缩短2到3个月。同时政府对企业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为项目加快审批开了好头,不仅帮企业节约了时间,也节省了很多其他成本。”
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也有不少企业负责人和办事人员发现,承诺事项清单不够完善,具体的操作环节还不够精简,仍有优化和可精减的空间。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简化手续、加快速度,让项目落地更便捷,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王建国说,找准“痛点”,他们将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进一步双效提升政府审批、企业项目建设效率,找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黄金结合点上面。
近日,德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重新修订承诺事项清单,进行流程再优化、环节再细化。“这就相当于为‘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出了一份‘操作指南’,让项目落地更顺畅。”王建国说,实施意见提出“三减、两联、一加强”的做法,“三减”是指建立清单,减少审批事项;取消图审,减少审批环节;规范标准,减少审批材料。“两联”是指实施联合测绘、联合验收,让企业省时省心。“一加强”就是进一步强化过程监管,压实责任。
一张清单减少审批材料98项
项目审批中,哪些材料可取消,哪些环节可避免,哪些事项可用承诺替代?项目负责人往往弄不清楚。对此,德清县统一制定并公布了《企业承诺事项清单》。在“标准地”和区域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将节能审查、取水许可、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等14个审批事项列入该清单。只要是清单上的事项,企业按要求作出承诺后,审批部门就直接予以审批。
日前,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莫干山高新区申报项目后,本需申报取水许可。然而,根据清单,审批由承诺替代,这不仅为项目申报节约了30个工作日,更为企业节约了2万元的手续费。
此外,鼎力机械项目负责人丁儒东表示,正常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需要8份文件,承诺制实施后,只要提交正式审核批准的施工图、质量安全监督书和项目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表,就具备了开工条件。
《企业承诺事项清单》看似只有区区14个事项,背后却是各部门的敢于担当、通力合作。这些事项为何能精简?德清借鉴“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的做法,在全县范围内由政府统一购买服务,事先实施投资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水土保持、防洪影响评价等事项的区域性评价。让环评、能评、洪水影响等区域评价事项前置,文物、人防等事项提前介入。由此,以事先评价替代专项审查审批。这样一来,“标准地”出让后,单个建设项目进驻就不再需要进行相关专项评价评审,企业只需签订承诺书即可。
工作人员为企业办事人员讲解办事流程
缩减审批事项的同时,德清还打破固有规则,砍掉很多冗余环节,简化操作流程。“在区域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环评审批负面清单,清单外且符合环境准入标准的项目,降低环评等级,依据等级对报告表、登记表编制内容进行同步简化。对申报材料齐全、形式规范的建设项目,1个工作日内就能出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承诺备案受理书》,予以备案并依法公开相关信息。”德清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前,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图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在,德清设置了一份《施工图强制审查清单》,除易燃易爆厂房仓库等特殊建设工程外,其他企业投资项目只需承诺“具备施工条件、施工图设计文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设资金已落实”,即可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无需再送审查机构审查,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检查机构开展事后检查。取消图审,又为投资项目压缩10多个工作日。
“此外,再以人工和信息相结合优化服务,让企业‘少跑’。”德清县“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按照流程最简化、材料标准化的要求,德清在“一窗通办”基础上,实现“一窗简办”。目前,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材料共减少98项,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材料从原来的14份减少至6份,工程建设审批环节,材料从原来的份减少至70份。
一次联合验收企业跑腿从22次减到1次
“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提升政府的服务效率,倒逼政府部门从等待业主上门变为主动服务,进行业务指导。”德清县“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审批只是项目落地过程中的第一阶段,项目竣工时的测绘、验收环节也需要跑多个部门。”浙江卫元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晓科说,建设项目由于涉及到规划、土地、房产、人防、消防等多部门的测绘,往往需要分别跑多部门,联系多个中介,这一过程给企业带来了很大不便。
对此,德清县为项目业主整合了“网上中介超市”,业主只需登录网站自主选择一家综合测绘中介服务机构,由综合测绘中介完成土地勘测定界(测绘)、规划核实测量、人防核实测量等9个全流程测绘服务事项。只需“跑一个窗口、递一次材料、付一次费”,就能取到测绘报告,时间缩短近80%。同时,测绘成果可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互认,多个部门可以共享测绘结果,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办事效率。
同样,在验收环节,德清建立“统一组织+集中验收”模式,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对规划核实、消防验收、防雷装置验收、人防工程验收、档案验收、竣工验收备案等内容进行联合验收,让以往的多部门多次验收变为多部门同时验收。据德清县政务办的最新统计,实施联合验收后,材料从多份减少至30多份,平均完成时限从86个工作日减少至20个工作日,跑腿次数从22次减少到1次。
简化了审批程序,不代表对企业放任自由,从繁杂的事前审批中抽身出来的政府部门,将精力放到了事中事后的监管上。
近日,全省首个“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信用监管服务平台在德清正式上线,为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信用保障。“地图上的每一个红点,代表着一块‘标准地’。动动鼠标,每个‘标准地’项目的基本信息一目了然,包括政府部门在环保、安全、质量、能耗等领域开展的监管信息,企业所作承诺信息等,平台投入使用方便我们对‘标准地’项目进行跟进与管理。”德清县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说。
承诺制改革“升级版”的一项重要特点就是创新监管理念和模式,健全高效、透明、协同的监管体系和信用惩戒机制,推进企业投资项目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服务转变。
根据企业所签订的承诺,项目验收合格后,属地管理部门根据项目技术方案、联合验收意见和监管期监管记录情况等组织综合评估,复核企业是否兑现承诺事项。严格兑现承诺的,项目即可正式投入运行。德清建立了“严重失诺”名单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企业履行承诺情况实施全过程跟踪,将企业和相关人员落实承诺行为信息归集至县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