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小墅美家园
凭采矿业“发家”
靠造钢琴“致富”
这是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
一个著名的“钢琴之乡”
东衡村,地处洛舍镇东南部(年村级区划调整过程中由原东衡村与草塘村合并而成),共有村民户,村地域面积10.4平方公里。走进东衡村,映入眼帘的是乌瓦红墙的排屋,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整个村落的样貌现代美丽。从矿山到青山——废矿山“涅槃重生”
东衡村的发展起源于年至年的石矿开采,依靠石矿资源挖到第一桶金,村民也靠着采矿卖石在这里生活了一代又一代。
然而多年不惜环境代价的开采矿山,形成了大面积的矿坑,同时,村里道路上“尘土飞扬”、河道里“黄水滔滔”,环境脏乱差。村里的干部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年全面关闭矿山企业,开展废弃矿山吸泥还耕工程,从“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观念转变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经过了5年的努力,东衡村焕然一新,曾经开矿留下的深坑已被填平,在这之上建起的中心村让村民们各个都住上了豪华大别墅。
环境好起来,村民们也回来了,不再开矿的村民们另辟新路创造财富,钢琴产业,木皮业、特色水产业成为村民致富的新道路。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改变: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小村。
以“琴”为核心——打造“中国钢琴之乡”
关停矿企后,留下的多亩废弃矿山,村里利用这些废弃矿区,兴建钢琴众创园。
这里现已有18幢米色钢琴厂房整齐排列,道路纵横,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东衡村是洛舍钢琴的发源地,也是洛舍“钢琴小镇”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全国第五家钢琴厂——湖州钢琴厂在东衡村创办,是第一家乡镇企业办的钢琴制造厂。洛舍人造出的第一架钢琴,被冠以“伯牙”之名。年,洛舍钢琴开始走出国门,8架钢琴首次进入美国,小镇钢琴的琴键在世界音乐家起伏的手指间跳动,演绎着世界名曲,这标志着洛舍钢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年,洛舍镇六家钢琴企业带着26架自主品牌钢琴,远赴德国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乐器展”,首次以抱团的形式出击海外市场。展会上,印有“中国洛舍”字样的钢琴让客商们惊叹,26架钢琴两天内就被订完。
年,洛舍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乐器协会授予“中国钢琴之乡”称号。
从造钢琴到打造钢琴品牌,洛舍钢琴如今的成就,都离不开作为“缔造者”和“推动者”的东衡村。目前,东衡村共有钢琴企业14家,年产钢琴达两万台,产值超过两亿元,培育克拉维克钢琴、乐韵钢琴等知名钢琴品牌,帮助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业,实现以产兴村、产村融合。从无到有,从有至优,洛舍钢琴小镇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改革开放释放的诸多红利。今天,洛舍钢琴已然成为中国农村发展史中的一种见证,更是中国农民创业史中的一个缩影。又“富”又“美”——奏“东衡之歌”
村民富了,也要让村子美起来。
村里积极实施了以废弃矿地复垦利用为主要目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整理出近亩土地,规划建设成了现在环境优美的中心村,成为浙江省土地综合整治示范点。前些年到处灰茫茫一片的集中采矿区,如今已变成了山青、水秀的和美家园。
沿着东衡村文化礼堂,一路向西,便是赵孟頫墓园。东衡村结合孟頫文化和钢琴文化,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农业新业态,推动休闲农业游与乡村度假游、孟頫文化游、钢琴体验游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同时以赵孟頫、管道升纪念馆等项目建设为重要支撑,创建“钢琴小镇”,打造3A级村落景区,全力发展美丽经济。
“有别于矿山资源,文化是一种最珍贵的资源,因为它能发挥出无穷无尽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东衡村党总支书记章顺龙说。如今,东衡村的农民们,不仅要造钢琴,还要把东衡的特色文化与钢琴产业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奏响更加美妙动人的“东衡之歌”。“村色”盎然不止于此那抹亮色待人寻觅
你可能会喜欢
/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