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6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陈赛男通讯员吴越
黝黑的皮肤,硬朗的身板,说话有条不紊,脸上总挂着笑,张林泉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平易近人。
张林泉是德清县司法局钟管镇司法所所长。自年从事政法工作以来,成功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成为群众心中的“明星调解员”。年,张林泉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春寒料峭,记者跟随张林泉,看看这个“模范”寻常的一天里浓缩了什么——
上班路上被“拦截”
“张所长,等一等,我有事想请你帮帮忙。”7日一大早,还在上班路上的张林泉,就被一位大妈拦了下来。
大妈今年快70岁了,平日里和子女们一起生活,手头上也算小有积蓄。
5年前,有朋友想找大妈借钱,给出的利息也很高。大妈动了心,就将自己的积蓄全部借了出去。可是,时间久了,大妈不仅收不到利息,就连本金也要不回来了。几次讨要无果后,大妈觉得告诉子女没面子,这才想到了找张林泉。
“我这么大年纪了,这些都是我的养老钱。你看能不能帮忙做做工作?”大妈显得有些焦虑。
“这笔钱不多,又都是熟人,应该不难。过两天我去找他们谈谈。”得到了张林泉的保证后,大妈终于露出笑脸,连声道谢。
其实这已经不是张林泉第一次被“拦截”了。因为长期从事调解工作,与当地群众打交道最多,加上处事公正、令人信服,张林泉已经成了当地老百姓的“熟人”,甚至有不少临镇的百姓慕名而来。
遇到麻烦事找“老张”
解决完路上的麻烦事,张林泉匆匆赶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又有人找上了门。
老宋是一家包装企业的安全专管员。据他介绍,当天一名工人在上班期间突发疾病,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这种因为自身疾病死亡的,算不算工伤?”老宋问道。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这名工人刚好符合这个条款,可以参考工伤的标准来赔偿。”
“法律上有条款,这下我心里有底了。”老宋说,死亡的工人是外地人,目前家属还没赶来,他怕家属情绪太激动。
送走老宋一行人后,张林泉也对这件事留了心:一旦家属情绪过激,赔偿款谈不拢,很可能需要司法所介入。
没过多久,张林泉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打电话来的是武康人,朋友在钟管发生交通事故,不知道怎么处理。
“先报警,由交警到现场勘查,认定事故责任……”听了电话里的叙述,张林泉通过电话开始“远程指导”。
接受法律咨询是张林泉的日常。“我们手机号码都在各村有公布,平时遇到麻烦,大家都会打电话来咨询。”张林泉解释道。
4次调解终化干戈
“钟管镇是由3个镇合并而来,人口数量近5万,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特别多。”在处理矛盾的间隙,张林泉一边介绍,一边又拨出了一个“老赵,今天什么时候来签协议?”
老赵是接受某丝绸公司委托,负责镇里收茧站出租的中介人。几年前,在老赵的牵线下,姚女士夫妻俩租下了收茧站的一部分房屋,售卖家具。根据口头协议,承租时间为10年。
没成想,半个月前,丝绸公司将收茧站整体出租给了一个开超市的。因为新租客要装修,丝绸公司要求姚女士立即清空房屋。
“我们还有一年的租期呢。现在搬出去,这些家具往哪里放?”姚女士提出,丝绸公司违约在先,不仅要赔偿自己的损失,还要腾出两间房,让自己临时存放家具……
可是,丝绸公司一方认为,当初并没有签订任何合同,也没有约定租期。而且,姚女士只租用其中很小部分,其他空间一直闲置,给公司带来了很大损失。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退让。前后花了半个月时间,进行了四次调解,这才达成统一意见。
“就差一份协议书了,或者是一份承诺书。”眼看着这起纠纷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张林泉终于松了口气。
下午,张林泉又带着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回访了前段时间调解的一起工伤事故,了解协议的执行情况,之后又陆续接待了几波法律咨询的群众……
“这一天其实还算比较清闲,忙得时候一天就有十几起纠纷,办公室外面经常排起长队,就像是看‘专家门诊’一样。”张林泉笑呵呵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