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我姓湖很幸福浙江这个市公共服务质量
TUhjnbcbe - 2024/7/28 17:26:00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肖淙文李世超

湖州城市风光。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沈勇强摄

清晨的阳光驱散了偏远山村的寒意,早起步行至村委会,安吉县杭垓镇文岱村村民陈斌拿到了前一天的网购快递。“以前要到13公里外的镇里取,快递进村后家门口就能拿了。”

前几日,一辆快递活村“班车”发出,湖州个建制村收到“大礼包”:到年底,湖州将建设村级数字化综合服务站个以上,支撑电商企业超1.5万家,未来,快递流通将和城里一样便捷。11月下旬,湖州发出“慢病服务”“优教共享”“乐业湖州”“快递活村”“未来农场”等5辆“共富班车”。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问题出发,“班车”分时分步解决具体问题,持续供给均衡普惠的富民项目、惠民政策和优质公共服务,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群众共享共惠。“用载客量较大的‘班车’作比喻,是想让更多人‘上车’‘入座’共享发展成果,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湖州共富办负责人介绍。

如果说“共富班车”是湖州优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缩影。那么从出生到终老,贯穿于人全生命周期的优质公共服务,便是增强湖州百姓获得感的“软性基建”。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排名中,湖州拿下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在南太湖畔,记者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感受优质公共服务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突破“关键小事”

守护人生路上“第一次”

小学三年级学生朱明昊,前段时间在湖州市科技馆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堂课外实践心理课。套上头盔模样的专用设备,他在脑海中用力想象着一样物品,眼前屏幕上的“智慧树”突然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下次想专心做什么事,就想想这一刻的感觉。”在志愿者指导下,懵懂的他感受了专注的力量。

11月的最后一周,60岁的姚少华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短信通知。“您已于年11月成功办理退休待遇领取手续……养老金将从年12月开始发至您的社会保障卡中。”兢兢业业41年,看着手机浙里办APP的“退休无忧”模块,他长舒一口气,准备开启新的人生旅途。

新春人才招聘会现场。湖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时间再往前倒转一个月,23岁的吉林小伙宋云龙,在华祥(中国)高纤有限公司的聘用合同上庄重地签上名字。去年12月,一直在北方生活的他第一次踏上湖州的土地,湿润的冷空气中,有对未来的忐忑与期盼。眼下,一系列就业补贴、安居政策让他安心不少。

出生、入学、就业、养老……无数个“人生第一次”记录着人的成长轨迹,它也与城市发展同频,考验着一座城市的公共服务。着力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循着这一理念,湖州着力打通人生关键节点的“关键小事”,使之成为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突破口。

朱明昊并非第一次感受到心理学的神奇,他所就读的小学,每月都有不少于两节的心理课。近年来,在提高教育质量基础上,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护航,已成为湖州优质教育服务的重要方向。把心理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写入课表,湖州心理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了%。

一个完善的护航体系正在建立。校内,所中小学校均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全市约80%教师具有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及以上资格。校外,全省首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公益平台“湖州37度心理”,汇聚了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等63名志愿者,今年已接待咨询人次。暑假期间,朱明昊的母亲被纳入了“南太湖家长提升计划”,一本全省首发的《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覆盖了幼儿园至高中15学年,成为了她的必读书目。

南太湖人才周活动现场,区县长直播带岗。湖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跨越大半个中国,宋云龙与湖州的邂逅也并非偶然。年湖州提出“城市定制班”概念,通过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协作,串联15所市内外高校与50家对口企业结对。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能上岗实习,让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更为精准、稳定。一系列优惠政策让宋云龙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诚意。应聘路费报销,参加实习实训每月可以领到0元实习补贴,单位提供免费员工宿舍,实习转正后本科生还可享受最高20万元的购房补贴。截至目前,这种“量身定制”已吸引多名学生到湖州实习,其中余人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

“退休一件事”一窗通办,点点手机就能通过“退休无忧”完成后续每年的待遇资格认证;两万多家餐饮企业入驻“厨房革命”平台,实时查看后厨操作,让一蔬一饭更放心……“高品质公共产品,已成为湖州强化归属感、增强城市竞争力、集聚高端人才的重要资源。”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湖州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说。

打通共享通道

优质服务成为“软性基建”

从湖州三县的镇医院,需要走多远?近日,长兴县夹浦镇村民叶师傅,体验了一次“一步不用走”。从长兴乘坐纯电动路城际公交车,车辆直接医院院内的公交站台,下车即可换乘院内接驳车,无缝衔接送至慢病门诊。

2元一票制,湖州市区至三县的城际公交线正式开通运行。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卞洪斌摄

今年6月,湖州市区至三县(德清、长兴、安吉)的城际公交线正式开通运行,以往最高18元的阶梯票价统一调整为2元一票制。同月,湖州首条免费公交环线在南浔运行,医院、商业综合体、政务中心等百姓需求最多的点位,这在杭州都市圈内亦属首条。率先实现全域公交一体化,百姓出行通畅的背后,是不断升级的城乡、区域公共服务“共享理念”。

行走在湖州城乡,“共享”“均衡”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词。对湖州人而言,越来越便利的乡村,区域要素的双向流动、更顺畅的一体化互认服务等,是这位“优等生”最直观的“成绩单”。

在南太湖新区凤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中一场突发的紧急转诊,让我们看到了湖州人是如何受益于公共服务共享通道的打通。

采访当天下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郑淑莺照常到社区坐诊,家住附近的75岁费爷爷来问诊糖尿病并自述有头晕症状,血糖报告显示病情不重,但行医二十多年,郑淑莺凭经验判断头晕症很可能另有隐疾。新开出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印证了她的猜想,老人心率已降到每分钟40次。

“是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这种疾病病程进展快,随时会引发猝死。她医院心内科,发送心电图确认病情。等老人家属到位后,医院急诊科已做好了接诊准备。“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风险。”不少围观者感到后怕,如果值班的是普通社区医生,很可能因缺少经验误判病情,如果没有顺畅的转诊通道,错过最佳诊疗期后果不堪设想。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郑淑莺,每周到凤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肖淙文摄

每周五下午到社区坐诊,郑淑莺已坚持了两年。年,医院门口挂上了一块崭新的牌子“医院医疗保健集团凤凰园区”。医院牵头中心城区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医院医疗保健集团,松散型的城市健康联盟开始向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转变。

“一体化、同质化、优质化”,新的管理理念让社区卫生院也有了“三甲标准”。如今,百姓看病不用跑远路、等床位,家门口的“联合病房”不仅能住院还能享受“专家查房”。每周,91位专家和郑淑莺一样下沉到社区,帮扶7大院区开展21个特色项目。以消化系统疾病为特色的凤凰院区,引进了胃肠镜等专业设备,去年社区多位居民进行了免费结肠癌筛查,完成多例息肉摘除,为近20例癌症早期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优质服务资源向农村、基层、困难群众倾斜,我们希望构建公共服务共享格局。”湖州发展规划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主任杨彦妤介绍,近年来,湖州财政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支出,惠民政策开始从普惠向提质转变。

年起,莫干山镇中心学校依托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打造了以“竹文化”为中心的校园特色文化,开设竹竿舞、竹编技艺等特色课程。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组数据见证了湖州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湖州城乡收入比缩小为1.59:1,成为全省城乡发展最均衡的区域之一。文化馆和图书馆覆盖率、乡镇文化站覆盖率、行政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均达到了%。乡村治理的“余村经验”、镇域治理的“织里经验”不止让本地村民受惠,更口口相传,成为省内外不少乡镇考察借鉴的样本。“优质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共享共用,将成为湖州增强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不可或缺的‘软性基建’。”杨彦妤说。

点亮数字大脑

构建公共服务制度供给体系

如果说,越来越多元化的公共服务场景,是检验城市管理水平和民生幸福指数的显著标志,那么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数字化”场景,便为此提供了新的衡量维度。采访中我们发现,一些被“数字化”的日常细节,是湖州百姓获得感的源泉。

走进任意一座楼宇的电梯,最显眼的位置,都能看到一块“湖州智慧电梯”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姓湖很幸福浙江这个市公共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