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主办方供图摄
中新网北京9月17日电(邢翀)在9月20日第15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来临之际,由新华社与浙江德清县联合举办的“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精神文明建设“德清现象”暨德清民间设奖20周年主题座谈会17日在北京举行。
道德建设中如何发挥公民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社会参与道德建设的活力?政府在其中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与会专家学者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德清县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出特色是民间设立“草根道德奖”。马福建是德清民间设奖第一人。年,家在武康太平村的马福建,因为在村里耳闻目睹了一些子女不愿赡养老人的纠纷,决定拿出做生意挣的1万元钱设立“孝敬父母奖”,奖励村里的孝子贤媳。奖励每两年颁发一次,每位获奖者奖励元。
“当时我想,你对父母不好,我没有资格说你,但是我们也有好的、孝敬父母的人,我可以表扬他们。用怎样的方式来表扬好呢?我当时就想搞一个孝敬父母奖。”马福建在会上说。
随后,马福建把这一想法告诉了村干部并得到了支持,于是13个村民小组组长推荐两个家庭,再通过村民代表和党员无记名投票,产生四个孝敬父母的家庭,最后在镇上召开表彰大会。目前为止,马福建已经评选了11次孝敬父母奖。
马福建设奖的故事传开后,很快有不少人开始效仿。“诚信市民奖”“见义勇为奖”“医德医风奖”……20年间,德清已设55个“草根道德奖”,涵盖孝敬父母、环境保护、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励志助学、医患和谐等多个方面。设奖人遍及全县12个镇(街道),授奖群众累计已超人,粉丝过10万。
与此同时,德清党政部门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