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德清丨下舎水样年华 [复制链接]

1#

下舎漫记

郁震宏

偷得浮生半日闲,随范厂长到下舍一走。本来想去看看半潭漾、大海漾、七条湖漾,因为时间紧张,只能就近。

吾乡大麻,下舎、下沙,发音一样。因此,大麻人说“到woso去”,前面要加一个“德清”或者“杭州”,以示区别。

范厂长是下舍通,他安排路线,先到舍北村。

从下舍街上驱车往东,没几分钟就到荷叶浦。想起清人蔡熙的《清溪竹枝词》,其中有一首说:

村居下舍近渔庄

郎理鱼罾妾理妆

轻桨晓穿荷叶浦

恐他好梦破鸳鸯

按书上所记,荷叶浦比吾乡的湘漾至少大出十倍,初见面时并不相信,越往里走,河面越来越开展宽阔,乃知无端疑古倒不如“尽信书”为好。

过去辰光,荷叶浦应该是种莲荷的,否则何以叫这个名字?现在没有,不等于过去没有。至少在清朝时候,还能见着“莲叶何田田”的景象。徐以泰《绿杉野屋集》卷二有《临溪曲》二十四首,写德清风物,其第十二首就写荷叶浦风物:

荷叶浦头明月多

教郎吹笛唱侬歌

莲心的的须含露

莲叶田田自贴波

徐以泰又有《荷叶浦》诗:

鱼戏各西东

鸥飞时一两

不见采芳人

遥怜唱歌响

我们来时,不见采芳人,也没有歌声可怜。安安静静,看天机野趣横行河面,真好!

从荷叶浦出来,见一个老人家在池塘边撩草。上前问:“蔺村怎么走?”老人家说:“这里就是蔺村,蔺村方圆不小的,蔺村庙管的地方,都是蔺村。”

老人家说着说着来了兴致,又说:蔺村老底子姓潘、姓沈的是大户人家,还有赵家桥,也有大户人家。我姓王,我听我爷讲,老底子有个王状元来认宗亲,那时候的人老实,怕出事体,不敢认,王状元在祖坟上哭了一摊,走了。

王状元是谁?什么时候人?老人说,不晓得。我听了,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名字,是王阳明的爸爸王华,他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而且确实也在德清呆过一段时间。老人家说的沈姓,南北宋之际的何薳在《春渚纪闻》就写到过“吴兴蔺村沈氏子”,可见沈氏定居蔺村已经很久了,可谓标准的土著。赵家桥的大户人家,不知道跟永乐二十年举人赵利有没有关系?而这一位撩草的老人,我颇疑心就是清初进士王懋声的后代。疑心病不觉又犯了,范厂长说:时间紧张,换个地方!

蔺村,在荷叶浦西岸,康熙《德清县志》以及郑元庆《石柱记笺释》记载,沈约的墓就在蔺村。不过嘉泰《吴兴志》说沈约墓“在德清县东五十八里”,则应该在徐家庄周围一带。当然,关于沈约墓的所在,还有其他的说法。毕竟是一千四五百年前的事了,孰是孰非,谁也说不清了,蔺村人自不妨取康熙《县志》之说的。

蔺村庙,在赵家桥北,鸭步湾之西。功德碑上看到一个姓郁的,捐款书目排名第二。可见这一带也有郁姓人家。

“蔺村”这个名字,即使不看县志,胡乱的猜测,也能猜到蔺相如身上去,范厂长就是这么猜的,县志上也确实就是这么说的。

德清有两个蔺相如庙,一个在苎溪漾的南岸,所谓“北院”是也;一个就在蔺村,即南院,也叫南庙。嘉泰《吴兴志》都有记载,可见历史的悠久。

蔺相如没有来过德清,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康熙《德清县志》上说:“大概是秦朝以后,他的子孙有一支迁居到这里,因此立庙祭祀。”

我沿路问了几个老人家:“蔺村,有姓蔺的吗?”回答都一样:“好像没有,实在想不出来!”不过我常想,现在没有,不等于过去没有。蔺村何以叫蔺村,只能暂时阙疑了。

蔺村除了蔺相如庙,还有张仙殿,慧日寺。民国《县志》载:张仙殿,俗称“百子堂”,其功能相当于送子观音。

我近来审读《俞樾全集》,里面就记载了这个张仙殿。据俞樾说,他的父亲俞鸿渐就是他祖母从张仙殿里求来的。

张仙,传说是五代十国时候的蜀王孟昶。孟昶何以被称为“张仙”?又为什么会供奉在此?这与蔺相如庙一样神秘莫测。

除了庙宇,蔺村很早就有了新式学堂。民国元年一月,安国乡成立“进德国民学校”,校舍租赁下舍民房,不久就迁到蔺村。安国乡文教比较发达,民国初年就有四所国民学校,而蔺村的学校名列安国乡第一学校。

从蔺村出来,夕阳西下,直奔新安庙。庙在运河之西,这条运河为苏杭要道,也是旧时下舍、勾里两乡的界河。河上旧有安庆桥,也叫桑育高桥,旧县志记载,桥下常出土玉器之类的古物,或许以前是个古墓葬群吧。

安庆桥又名“新后桥”。我听这一带的方言,“新安”、“新后”发音相似。因此,我推想,“新后”大概就是“新安”的异写。

新安庙北有太史漾,漾而以“太史”名,我推测有两个可能,第一,故老相传,这一带出过佘太师,太史漾也有写作“太师漾”的,可能就是以佘太师命名,只是不晓得这个佘太师究竟是谁?

还有一个可能,德清旧时大族有太史,宋朝就出过太史章、太史劭两位进士,太史漾也可能就是以太史家族命名的。我的朋友胡耀飞,是新安人,他的笔名就叫“太史*”,可见乡情之浓。

新安庙,我从没有在县志上看到过这个名字,大概是我读书粗心之故。然而县志上记载了一个“存真院”,说“在县东南桑育村,成化年建”,新安庙所在的位置,正是桑育村范围,不知道新安庙是否即存真院之别名?

天色渐暗,没时间发思古之幽情,匆匆归去。只能留待下次,再好好地去下舎走一圈。

郁震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